日子過得好快,AMY寫部落格已經兩年了。想想當初寫部落格的心態只是想分享自已身邊的美好人、事、物給"不"特定的有緣人。AMY並沒有想也沒有那種才情來變成人氣王部落客,一切是是隨自已高興,,畢竟這是AMY的地盤,想寫什麼就可以寫什麼。如果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喜歡的事物,那就更好了。

 

AMY的同事也有很多人在寫部落格,因為公司人員頗多,有些人光靠同事的支援就可以有高人氣,享受小明星的光環。但AMY總覺得那樣反而寫文章比較有包袱,要考慮東考慮西。

所以一開始就決定不要告訴太多認識的人,同事也只有幾個知道,親人也沒特別說。這樣點進來看的人才是真正同好中人而非只想看熱鬧。

 

有格友想問AMY的臉書,我只能說AMY有臉書,但是很少在用。

AMY不太喜歡用臉書的原因是臉書因為太方便,情緒一來高興或不高興打個幾個字上去,沒有聲音表情,很容易讓別人產生不必要的誤解。

而說出去的話是潑出去的水,沒辦法收回。加上臉書是白紙黑字,一直在那裡不會消失,傳遞快而且無遠弗屆,真的要慎用,

以免在虛擬的世界中破壞真實世界的感情。

 

像之前有朋友高興的把自已家小朋友的照片放上去,結果有人就在那裡留言說

"好像ET喔~"

天啊,自已的小孩被說像ET,沒幾個父母會開心的吧,而光從文字也看不出來是開玩笑還是認真的。

反正朋友後來就是氣上好一陣子,但礙於現實中還是有親戚關係也只能忍下,但那個朋友卻不知道對方已經火冒三千丈說。

 

在部落格寫文章,因為寫完要編輯,就會再修飾重整。常常一篇文章修了好久才能PO上來,所以本來很多情緒的字眼都刪掉了。

AMY文章的例子中,如果有什麼和現實中雷同之處,就是純屬巧合,大家不要對號入座喔。

聽了AMY又碎碎唸了半天,大家也累了吧。新的一年又來了,不妨來個心靈的大掃除,看看讓人定心反省的文章,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平安幸褔。

 

觀自在菩薩

 

當我們看到「觀自在」這樣的字眼時,一般人的心中會想到的是一種豁達的心態,或著是美好的境界,其實所謂的「觀自在」指的是開悟者的心態,在開悟者的眼裏,人間的每一件事情,都只不過是自然界的一個現象而已,並沒有所謂好與壞的區別,由於沒有好壞的關係,所以自己的心情也不會受到影響,以至於變得非常自在而無拘無束。

當頭腦不再對所有的人、事、物加以分析判斷時,也就不會再有情感的牽袢,於是乎心靈也就更加自由,當一切都變得非常自在的時候,自己也成為大自然裏的一個現象,如果我們把大自然比喻做「道」的話,那麼當自在了,也就等於入道了。

生活在競爭自處都是的現代社會,也許你會認為那樣很難,沒錯,為了生活我們必須要日夜奔波,此時,如何在忙碌與自在之間找到一個美好的平衡點,就變成了很大的學問,「定心禪」要做的就是這樣的功夫,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在這一場生活壓力的洪流裏,適時找到讓自己身心自在的機會,自在是一種沈澱,成功之前的蹲下,我們必須要學會隨時讓自己覺得自在,同時又能游刃有餘的應付生活中所有的壓力,如果把生活比喻做一場競爭的話,我們必須要能夠自在而又積極的去應付,這就是「定心禪」的功用,能夠這樣處世的人,就是觀自在菩薩。

 

語言的迷思

 

從小到大,說了這麼多的話,問問自己,你滿足了嗎?說夠了嗎?

一天之中,說了這麼多的話,想想看有多少量目不及義?

語言,是個表達自我的工具,很好使用,卻又常被濫用。
我常常於晚上入睡前做內心的自我反省時,被一天之中說話的數量嚇出
一身冷汗。頁的,為什麼說那麼多的話呢?其中又有幾句是別人樂於接受的
呢?說那麼多話浪費多少能量啊!
後來,我逐漸體會到,一個不能安於無聊的人,必然是很喜歡說話的。
我們喜歡用言語來說服別人,好讓別人肯定我們的價值,以得到十分粗淺而
表象化的暫時心理慰藉。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我們將不難發現時常會有些人在互相討論些並非他
們知識領域的東西,津津有味的開始,定論確切的結束,但從頭至尾,他們
都不知道在說些什麼?
喜好靈修者很容易墮入這個迷思:
「嗨!小張,昨天老師跟我說,他看到我的靈光是金色的。」
「唷,真的,金色的光不是很好嗎?」
「對呀,我也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那你頁的覺得比較好嗎?比較健康嗎?」
「咬呀,其實也差不多啦,沒有很明顯的差別!」
「真的喲,不知道我的靈光是什麼顏色,那天也請你們老師來看一
下。」
短短的幾句對話,但延伸出來的問題很多。譬如:靈光是什麼?
老師如何看到靈光?是感覺到,還是如看到太陽光般的以肉眼具體看
到?或是閉上眼看到?
金色的光是否真的好?怎麼個好法?
假設金色的光是存在的,那麼它只是偶發現象或者常存?
是光的顏色重要還是本身的感覺重要?
以上這一些都是尚待存疑之處,而如果這些迷思無法澄清的話,那麼,
相關的對話都只是閒聊而已。但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喜歡談論或辯證呢?因為
在語言的交流中我們會得到一種似乎理解了,或懂了的假象滿足感,語言替代了無聊的情緒。
這是個對靜心深度的最大阻礙,絕大多數的人都停留在討論的階段,而
且愈談愈有趣,當然所謂的談論也包含了內心的自我對談,自己問自己,自
己給自己答案,雖然不確定,但總算是有了某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
在所有的討論之中,判斷似乎成了一個主軸,我們總是急於去判斷某人
說什麼?說的對不對?某人做什麼?做的合不合理?然而,要真正去瞭解對
方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雙方都是站在一個連自己都無法理解的基礎上,更何
況每一種觀念都並非恆常不變的,它可能在下一小時或明天就會產生急劇的
變化,而且一變再變,就像沒有一位熟練的氣象觀測員能正確地預測風在下
一分鐘將要朝那個方向飛去一樣。
尤其對靜心來說,每一個深層的新體悟和以前所謂的真理幾乎有著天壤
之別,它會像骨牌效應般地由新的體悟擊潰舊的理論,如果不在同一個深度
的話,討論的結果將是雞同鴨講,如果在同一個深度的話,那麼從外在的形
象就可感知,所有的言語都是多餘,更無需論證。悟道之人,一個淺淺地微
笑眼神就足以代表一切。
雖是如此,但靈修之喜好者,依然沈迷於研討,想要藉著研究去學會什
麼,好像在追求一個原本不屬於自已的東西或身外之物。
例如四處尋訪高人請教啦,開讀書會啦,但定見早已形成,語言也在他
們心中準備好了,請教所謂高人的結果變成心中自我對話式的研判,而讀書
會的結果變成一些沒有體悟的人在共同辯證靜心的最高境界,外加自我內在
的喋喋不休。
世上沒有一種語言可以引導人走入靜心,也沒有一位靈性導師能教會你
什麼叫做靜心,因為它存在於日常生活裡,是動態生活的另一面,隨時都
在,只是那兒沒有重日,甚至連形容詞也沒有。
語言是一個迷人的阻礙,靈修者心中的海市屢樓。由於它是不可或缺
的,所以應該去駕馭它而不要被它所驅使,終究,語言只是個溝通的「工
具」而已。
一位真正安於內在感官而將能量收攝於體內的靜心者是很懂得這項技巧
的,那就是只用「心門」和對方講話而不用嘴巴,重苗依然是由口中說出,
但只談他真正「體悟」的而絕不言及他所「了解」或讀過的,因為了解意味著頭腦的編織,那不是他的,而當他一開始編織,就必須不停的動腦編織下
去,那既累人又脫離靜心狀態,最終是毫無意義的。
下一次,當內心有很多言語想要發表時,建議你先深呼吸二、三次,讓
情緒沈澱下來,放鬆,想一想你所即將脫口而出的語言,到底是真心體悟的
或者是其它,如果是有所體悟的,那麼說出來之後對方是否能理解?然後,
把注意力默默地集中在心門處等待,不要在別人說話時,而腦中卻不停思索
著如何回應。
不要試圖去說服別人,那怕是百分之百正確的東西,也不要試圖去說服
任何人,包括自己。靜心只能從日常生活中去體會,無法言傳,會的人不一
定懂,而懂的人卻大多不會,況且,沒有人願意被說服,因為那是非常表面
化的,在真正的體悟尚未來到之前,理論無法融入內在。
久而久之,語言將成為自發,一種直覺性的應答,而且一針見血,不會
拖泥帶水,不枉費任何唇舌。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深度靜心的人,能準確地於
微笑中,娓娓道出真情。
即使於回答別人的問題時,他也當做是說給自己聽的,所以對方的讚美或抵毀均不能影響他的靜心,而一切只是個自然的流動,如輕風般地迴盪,
沒有企圖,無需努力,只是空谷回音‥‥(資料來源:http://wangdapon.com)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最愛蝴蝶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